涉虚假宣传、欺骗和误导 “美容贷及类似广告”被叫停
发布日期: 2021-10-13 16:42:50 来源: 中国商报

近期,一些“美容贷”广告以低息甚至无息的噱头吸引、诱导青年超前消费、超高消费,涉嫌虚假宣传、欺骗和误导消费者,造成不良影响。

为此,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日前印发《关于停止播出“美容贷”及类似广告的通知》,要求各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机构、平台一律停止播出“美容贷”及类似广告。

通知要求,各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机构、平台要高度重视,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和广告宣传也要讲导向的要求,抓紧组织进行核查清理,确保上述要求落到实处,维护人民群众利益,营造良好传播环境。

“美容贷”陷阱

据了解,国家广电总局叫停的这些广告,通常打着“先美丽,后买单”“0利息0首付变美丽”等充满诱惑的广告语,以吸引想做医疗美容却囊中羞涩的人,而当那些消费者走进医美机构时,却又被推销费用高昂的项目,再进一步推荐“美容贷”。

什么是“美容贷”?专家表示,它又叫“整容贷”“美丽贷”“医美贷”,听上去像是一款金融产品,可以帮助做整形项目的用户分期付款,但其背后却隐藏着一个“媲美”高利贷的万丈深渊。实际上,“美容贷”是将整容与高额债务捆绑在一起,通过去头息、故意逾期等方式设下连环套,使一些受害者落入债务陷阱,甚至沦为套路贷团伙长期赚钱的工具。

那么,哪些人容易成为“美容贷”的目标呢?机构调研数据显示,目前一线城市的95后年轻群体是医美消费的主力军。其中,有不少人对于美容市场的真实情况缺乏了解,他们只是有一颗“变美”的心,却不知道“变美”的实际成本与代价。“求美心切”很容易盲目消费,甚至被不良商家和借贷公司所骗。盲目求美,往往导致非理性消费,甚至由此落入各种美容消费贷陷阱。

业内人士表示,大学生也是医美服务的一个目标消费群体。按照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P2P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共同发布的《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规定,不得向无收入来源的借款人发放贷款,也就是说不能给无收入来源的大学生办理“美容贷”。但在巨大利益驱使下,部分贷款平台违规向学生群体放贷。

有知情人士透露,一些平台很乐意借钱给学生做医美,学生的社会经验和金融知识不足,很容易被低息、零息的宣传所诱惑。“学生借钱还不上,可以找家长和学校,他们跑不了。”

不仅如此,一些医美机构以低息甚至无息诱骗消费者办理“美容贷”,但实际上有的贷款利率高达30%,有的人变美未成却背了一身债。

专家表示,青年群体价值观尚未定型、消费观还不成熟,需警惕被容貌焦虑所裹挟。有的机构将青年求职、人际交往不顺等个人发展困境简单归因于形象缺陷,制造容貌焦虑。人在青年阶段,一方面想尽快实现人生价值,另一方面确实借款能力低、还款能力弱,在发生借贷行为时应当提高警惕,清醒认识到医美贷背后可能存在的“套路贷”“砍头息”陷阱。

行业黑产猖獗

据艾瑞咨询研究院发布的《2020年中国医疗美容行业洞察白皮书》显示,由于行业黑产“来钱快、诱惑大”,滋生了大量自称“医生、专家”的非法从业者,仅通过非法培训机构短期速成的“无证行医”,根据中国整容美容协会统计非法从业者人数至少在10万人以上。

据介绍,医美产业链由上游院校、药械厂商,中游服务机构以及下游渠道构成。上中下游之间进行着人才、药品器械、信息以及资金的流通。该报告还显示,2019年中国具备医疗美容资质的机构约13000家,在合法的医疗美容机构当中,依然有15%(超过2000家)的机构存在超范围经营的现象,属于违规行为;行业黑产依然猖獗,经过估算全国依然有超过8万家生活美业店铺非法开展医疗美容项目,属于违法行为。

另外,生活美容类机构、熟人介绍、医美机构官网、医美App、垂直医美网站(如新氧等)及各类信息分享平台,是医美机构获取用户信息的主要渠道。

业内人士表示,“黑医美”渗透在多个合法渠道截流用户。线下渠道多利用消费者对“熟人”的信赖心理,介绍消费者到“黑机构”或个人工作室甚至酒店进行医美项目。线上渠道多利用社交平台、论坛贴吧、问答等方式,通过分享个人经历以“打折、有内部资源等”吸引消费者添加好友,介绍给“黑机构”从而分佣。

重拳整治乱象

事实上,打击医美乱象,多个部门一直在行动。

据报道,今年5月,国家卫健委等八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印发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决定于2021年6月至12月联合开展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工作。

6月初,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也发文倡议规范医疗美容相关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要求金融机构不与任何不法医疗美容机构开展合作,不向任何不法医疗美容机构客户提供相关金融产品和服务。

8月27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依照广告法、医疗广告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研究起草了《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征求意见稿)》,重点打击医美广告乱象问题。

专家提醒,在搜索引擎、生活服务类平台上,“黑医美”通过打擦边球——近似关键词的搜索让“黑机构”混淆在正规医美机构里,大量“黑”搜索以防不胜防的方式活跃其中,使得搜索网站、平台的运营监管难度大大提升。

与此同时,多地也在开展相关整治行动。浙江银保监局重申监管要求:严禁银行机构与无贷款业务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合作开展“医美贷”业务,严厉打击涉及医疗美容行业“套路贷”的行为;加强对医美行业相关融资的风险管控,审慎把好准入关和贷后管理。

另外,中消协提醒消费者谨慎选择“美容贷”,理性评估风险,认清自身经济状况、还款能力。签订网贷合同时,注意审查贷款合同中关于期限、贷款利率、逾期及违约金条款,防止被贷款机构以逾期违约等名目加重还款负担,不让他人代为操作。

(依琰)

关键词: 虚假宣传 欺骗和误导 美容贷 类似广告 被叫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