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长预售消磨消费者耐心 你还会为预售商品买单吗?
发布日期: 2022-04-20 08:58:32 来源: 山西经济日报

“冬天买的衣服快到夏天了商家还没发货!”

“谁说顾客是上帝?现在的卖家才是!”

这段时间以来,在社交平台上,有关电商预售的话题引发了网友们的讨论热潮,大家对这种动辄预售、超长预售的形式吐槽连连。

“预售”一词顾名思义,指消费者需要在产品上市之前预先付费,而商家在预售达到一定量后才投入生产并发货。在愈发方便快捷的电商平台,预售的做法原先仅限于部分制作工艺复杂的商品或首发上市的新品,但最近预售现象却有向普通商品蔓延之势。

4月13日,记者浏览淘宝、拼多多、京东等多个电商平台发现,标注预售时间的商品不在少数,包括珠宝首饰、衣服、袜子、鲜花、护肤品、手机壳等众多品类,付款方式有全款预售、定时预售和高级预售等形式,在非购物节的日常购买行为中,消费者所见最多的是全款预售。多名网友表示,对随处可见的预售商品及超长预售已逐渐失去耐心。

“我3月10日在网上买的鲜花,店铺页面显示最晚3月27日前发货,当时想着17天虽然长,还可以接受。但3月15日的时候发现宣传页面又改成了最晚4月10日前发货。这没人管一管吗?”网友“玲珑”表示很无奈。

“商品质量不错,店家靠谱的话,预售我是能接受的,但我2月份买的毛衣,显示4月10日之前发货,是不是等待时间也太久了。”网友“雪琴”坦言,自己在经历几次超长预售后,已经将预售商品从网购列表里拉黑了。

“预售45天耗光了我所有的耐性,最后在我几乎忘记的时候,卖家发货了。”网友“我不是韭菜”表示不理解,“我记得以前电商都是以‘快’为噱头的,怎么现在都开始‘比慢’了?”

从平台评价区消费者的普遍反馈来看,预售时间过长失去了网购的便利性,降低了大家的购买预期,很多网友会在预售发货之前,就失去耐心提前申请退款了。此外,还有部分网友反映,在好不容易等到预售约定的发货时间后,询问商家何时发货却得到延迟发货的回复,而且缺货理由五花八门,比如工厂出货延迟、商品存在瑕疵被召回等,还有商家甚至会采取虚假发货的操作,使订单显示已发货,但实际上仍处于迟迟等待货品揽收的状态。

据网友反映,商家对于预售商品的标注不清晰也是普遍现象,有的预售商品在商品详情页面有相关提示,有的在销售界面并没有写预售字样,在消费者下单时才会有提示。预售期限也已从7天、10天渐渐拉长到了14天、30天乃至45天。记者注意到,随着电商平台的预售商品越来越多,昔日的网购体验由“即刻享受”变为“过季收货”。

在平台上,就此话题发言的不止有消费者,也有商家。有商家直言,因为流量见顶,商品同质化严重,自己承受的库存压力较大,从而不得不采用预售的方式。据了解,目前的预售模式,很多是厂家在“试水温”,生产出一个新品,但是不知道市场认不认可,那就通过商家预售的方式,这样就避免了存货的风险,会根据预售情况及时调整生产。随着越来越多的商家加入到这种电商预售行列,厂家的生产能力又不尽相同,这就造成了从7天的预售逐渐演绎成45天。预售提供的窗口期可以让小体量商家先收集一部分订单,再集中向工厂下单进行生产,从而降低生产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特别是涉及手办、私人定制的商品预售期都比较长。

连日来,记者查阅资料发现,早在2012年,预售商品就已经出现了,一份生效于2012年12月15日的“天猫预售规则”显示,天猫预售最开始作为一个频道出现,旨在用户提出需求量,供应方根据需求生产产品并提供给用户。对于供应方来说,预先知道需求可以计划性生产,从而减少货品积压或紧急加产造成的成本;对于用户来说,同样的产品价格可以更低。一份《天猫预售频道(C2B模式)管理规范》也显示,预售模式主要包括新品上市、新品探市、稀缺限量、当季时令、进口商品等。

据了解,近两年,预售从小范围逐渐变得普遍起来,甚至一些电商平台的大促节日也变成了“教育”大众接受预售模式的时机。在万物皆可预售的当下,一方面,大量消费者苦苦等待发货;另一方面,不少商家却在社交平台大晒预售人数、金额的成绩单。在预售的规则下,平台赚了好看的数据,商家降低了库存压力,但消费者的真实体验则被忽略了。预售模式俨然被用作营销宣传,包装成流量增长的利器。于是,从保价到发货推迟以及隐瞒预售事实等乱象层出不穷。

业内人士表示,预售这种以销定产的方式有其合理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店铺缓解成本和库存压力。不过在实际操作中,如果发货时间被一延再延,势必会对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可能损害其合法权益。另外,从长远来看,不规范的预售模式乱象更会影响整个电商行业的公信力,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针对部分商家在设置预售后单方面延期发货,甚至取消发货的情形,省消费者协会提示,消费者在电商平台下单预售商品前,要关注预售商品的库存数量和时长。下单后,如果预售商品超过订单设置的发货时间,可以联系平台客服协助处理问题;在联系商家发货后,商家仍迟迟不发货的,消费者可直接申请退款;如果商家既不发货也不受理退款申请,消费者可以收集好付款凭证、与商家协商的记录等证据材料,通过向销售平台反馈、向消协及市场监管部门投诉、向法院提起诉讼等途径进行维权。

如何共促消费公平?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如何?这一切都在考量着经营者的智慧,商品可以预售,品质和服务绝不能透支。电商平台需要健全预警机制,对平台和商家进行刚性约束,而行业监管和相关法律的出台落实必不可少,要为消费者权益提供有力支撑,切实压缩其猫腻空间,共同营造一个公平、合理、和谐的消费环境。

(记者 任慧君)

关键词: 超长预售 消费者耐心 预售商品 消费环境